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酒精.....到底有甚麼問題?!

乙醇又叫酒精,結構式為CH3CH2OH,化妝品標示法(Alcohol,Ethanol,Ethyl Alcohol)。早期,化妝水中很多含有酒精,為了鑒別,就教導消費者用搖的,因為酒精俱有「消泡」特性,所以把它劇烈搖晃後,看看泡沫消失的速度,含酒精的泡泡消失得快,沒有酒精的消失的慢。化妝品強調不含酒精,好像酒精真的有問題?!
不先去確定酒精到底有沒有問題,倒是先又衍生出人造酒精有問題,天然酒精沒問題,或是一般酒精沒問題,變性酒精才有問題的論戰,但是......

基本上,酒精只有兩種(不是分好酒精壞酒精兩種啦!):

  1. 食用酒精:是酒的主要成份,醫藥上,則利用酒精的殺菌作用,用作醫藥消毒劑,常製備的是藥用酒精(75%乙醇)。
  2. 工業酒精:通稱變性酒精,有時添加甲醇(有毒,傷害視神經)、茴香.....等變性。化妝品工業使用的酒精多半也是工業酒精,主要當作溶劑用,也是植萃時不可或缺的成分
具體應用時,化妝品添加酒精的目的,大致不脫「制菌殺菌」、「助溶」、「助滲透」、「揮發劑」四項目的。
  1. 制菌殺菌:特別是訴求油性痘性肌膚專用化妝水,可以創造清涼感去脂殺菌乾燥患處用。
  2. 助溶:為了溶解特定成分而使用的,特別水溶解度低的(例如琉辛酸、黃酮類等抗氧化成分),可以用醇水溶液來溶解。
  3. 助滲透:如果不能利用助溶特性,則可以在配方中添加,當作滲透助劑。
  4. 揮發劑:面膜類商品,需要成膜,訴求膜乾的黏附特性(例如妙鼻貼),都可能添加酒精當做揮發劑,來幫助產品乾燥、成膜或是發揮機能特性(例如藥膏),清涼感則是酒精揮發時帶來的附加效益。化妝水添加酒精和薄荷,甚至可以瞬間影響毛孔處蛋白變性,造成緊縮毛孔的視覺效果,算是魔術式效果。
認為酒精有問題的論點,大概有這兩種:

  1. 去脂效應:酒精過度去脂切脂,有損皮膚的皮脂膜復原能力,皮脂膜功能會弱化,失去皮脂膜保溼能力,肌膚容易乾燥,失去酸性殺菌的環境,容易滋生更多細菌。(這是說酒精會幫助「長菌」?有點另類)
  2. 蛋白質變性:酒精透過蛋白變性來殺菌,高濃度會過度殺菌,甚至殺死肌膚細胞。(酒精消毒至少需要60~70%的濃度,但是一般化妝水/收斂水,僅含有20%左右的濃度,此會殺死肌膚細胞?! )。
要提醒您,酒精是唯一被允許使用在保養品中的溶劑,而且幾乎沒有添加量的限制。也就是,從溶劑的安全角度來看,酒精對皮膚是最安全的。使用其他溶劑替代,反而風險更高。只是一般消費者不自知而已。所以,一味地排斥酒精,只是迫使廠商選擇危險性高些,但是沒有酒精味道的替代溶劑而已。

再者,有機認證、天然植物配方都允許酒精的存在,或者可說是「歡迎」這個嫌過的用詞。那麼我們這樣說:「天然的品牌是不允許使用化學助滲透劑的但是都同意運用酒精助滲透,幾乎也是唯一的選擇」。

我甚至可以安慰你說:「妳一輩子從化妝品接觸的酒精濃度或是量,很可能抵不上一次在薑母鴨與好友小酌一番的量」。

所以,聽到含有酒精,或看到成分欄中有「酒精」,就拒絕排斥,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是世界上最大群的致癌物。早期因為英國掃煙囪工人,特別容易罹癌,進行相關研究,開始發現PAHs的存在,已確認為致癌物者,至少有三十種以上。
PAHs為兩個(或以上)的苯環所構成的化學結構物,因結構穩定,並不易自然分解,多數為美國環保署優先列管之毒性物質。
在環境中廣泛散佈的PAHs,因具易氣化的脂溶性,微量即可侵入人體。一般如烤肉、煙燻魚肉及臘肉的食用都會導致PAHs進入人體。
研究結果顯示:PAHs吸收後,經由新陳代謝作用形成的衍生物(結構與DNA的雙重螺旋間的鹽基對類似),可通過細胞到達DNA,與DNA上的鹼基作用,透過多環的「兀電子」運動, 混亂DNA的遺傳情報導致突變,進而引起病變。

最廣泛使用的化學防曬劑--OMC

化學防曬劑 (chemical sunscreen),又稱為紫外線吸收劑(UV absorber/filters)。從理論上說,能吸收紫外線的化合物,只要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和很好的溶解性,都可以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但由於評價紫外線吸收劑的安全性是個複雜長期的過程,各國都嚴格控制紫外線吸收劑的使用。
化學性防曬就等於以一塊海棉去吸收紫外光,來達到防曬的目的。化學性成分大多只能吸收UVB,只有benzophenone能吸收小部分的UVA。
主要的化學防曬劑成分包括有Para-Aminobezoic Acid(PABA)、PABA ester(padimate-o)、benzophenone、cinnamates、salicylates等紫外線吸收劑。

蘇黎世藥學與毒理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 公佈近期研究結果:多種防曬劑(sunscreens)會干擾荷爾蒙(hormone)等內分泌的作用(endocrine function),同時發現六種研究的化學防曬劑中有五項可能會誘發乳癌(breast cancer),因為會轉化為類雌激素的化學物質(estrogen-like chemicals)。分別擔憂的如下表:
  1. PABA:PABA是以前防曬成分中最普遍的一種,但由於引起紅腫和痕癢反應的例子不少,因此現時有些為敏感皮膚而設的產品會註明不含PABA成分。同時被懷疑與皮膚癌高度相關。
  2. Cinnamates(肉桂酸鹽):在動物試驗中觀察到對雌激素的影響,同時懷疑會殺死皮膚細胞。Octyl Methoxy Cinnamates (OMC)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化學防曬成分(使用率約90%)。
  3. Salicylates(水楊酸鹽類):雌激素作用與抗雄激素作用,具有類似環境荷爾蒙的影響。
  4. Benzophenone((二苯(甲)酮類)):可能會刺激皮膚引起過敏性紅疹, 另有研究可能引起皮膚光敏感性,明確證據證明該化合物對人體皮膚有毒性和刺激性。
  5. 4-methyl-benzylidene camphor(4-MBC):類似雌激素作用。

後續針對OMC的研究發現:當接觸到octyl methoxycinnamate (OMC)後,半數的老鼠細胞死亡 。 而市面上有90%的防曬乳液使用OMC.

開啟光源,進行日照實驗,發現OMC導致更多細胞死亡。 The Norwegian researchers 相信這個研究顯示某些防曬劑可能對人體肌膚細胞有害,並請使用者要多加注意。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也提醒:已經發現紫外線吸收劑,時間一長就會滲透到皮膚裏,使體表更容易受紫外線攻擊。



圖片及參考資料來源(References):
  1. Para-aminobenzoic acid poisoni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07). Retrieved on 2007-06-19.
  2. Schlumpf M et al. 2001 In vitro and in vivo estrogenidty of UV screen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09(3); 239-244
  3. P. J. Osgood; S. H. Moss, D. J. Davies (1982). "The sensitization of near-ultraviolet radiation killing of mammalian cells by the sunscreen agent para-aminobenzoic acid".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79 (6): 354-357.


不想讓別人知道,就標示為--香精

化妝品業者可以將任何不希望標示出來的化學成分,在包裝上標示成「香料」(fragrance)
這是真的嗎? 很抱歉! 這是真的。
以往香精刻意「標示不清楚」,當我們看見標示是香料(fragrance)時,事實上隱含了許多「隱藏的化學物質」。這是法令的大漏洞(包含FDA),讓不肖業者可以在洗髮精、乳液以及身體衛浴用品上標示香料,卻不標明真正的化學物質。如果真正分析這些標示為香料的成分,常常發現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並沒有正面的好處。
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香精成分並沒有標注在產品成分表中。例如:


  • 塑化劑:人工香料中為了「定香」,幫助香味持久,也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DBP)」等塑化劑(Phthalates)對女性生殖系統有損害。
  • 人造麝香:為了「男性專用」添加人造麝香,這些人造麝香,會在人體累積,並在母乳中發現到,部分人造麝香(Musk Xylene,二甲苯麝香),被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列為持久性可累積性化學品(PBT),可能干擾內分泌,有些合成的麝香香精還與癌症高度相關。。

假使您有氣喘的病史,要小心!  香精是醫學界認為的主要過敏原之一,易引發氣喘。這類成份常出現在洗浴用品、芳香蠟燭、以及空氣芳香劑中。
要避免這些無謂的困擾,儘量選用不含香精的產品就對了。
但是有個例外,因為歐盟現在對香精的標示,相對寬鬆,許多商業秘密就可以用香精的名稱來保護(只要有香味),所以出現許多「幾乎聞不到香味的有機/天然產品,卻標示含香精。」
這種情況,您就自行判斷吧!


Formaldehydes(甲醛)--摸都不行,您還拿來擦?

農曆新年期間,小朋友最開心的,莫過於拿到長輩發的紅包了,每年媒體都會報導,市面上紅包袋含有過量甲醛,經常是「至少超過半數」檢出甲醛以及鉛、汞、鉻與鎘等重金屬。甲醛是紅色印料的溶劑,但是很容易揮發 (沸點才19.5℃),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中甲醛列居第二位。長期接觸含過量游離甲醛之紅包袋可能會引起刺痛、乾燥、皮膚發紅等症狀,並嚴重刺激鼻、眼睛及呼吸系統,可能引起肺水腫、致畸胎,甚至引發癌症。
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嗅覺呼吸道異常、刺激過敏,激化變異(肺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異常)與傷害視覺等方面。

  1. 嗅覺呼吸道異常:因為室溫下室氣體,常不自覺接觸,對呼吸道、粘膜有直接影響,並造成嗅覺異常,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誘發鼻咽癌、結腸癌、腦瘤。
  2. 刺激過敏:對人體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被認為造成接觸性皮膚炎之過敏原。
  3. 激化變異: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公認的變態反應源,也是潛在的強致突變物之一。在所有接觸者中,兒童和孕婦對甲醛尤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或能引起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白血病,也被懷疑與青少年記憶力和智力下降有關。
  4. 傷害視覺:甲醛在體內生成甲醇對視丘及視網膜有較強損害作用。
化妝品研究中,是過敏原的甲醛,因為可使細胞中的蛋白質凝固變狀,抑制一切細胞機能,所以能「殺死細胞」,特別是很難處的黴菌、真菌細胞,是很強的防腐劑。問題是,在保養品中,利用釋出甲醛能殺死細菌細胞的原理,來進行防腐的成份有很多,好像大家都不知道。這些包括:
  • DMDM hydantoin,
  • Quaternium 15,
  • Imidazolidinyl urea
  • Diazolidinyl urea,
  • 2-bromo-2-nitropropane-1, 3-diol
  • Sodium Hydroxy methyl glycinate
  • benzyl hemiforma
  • Sodium Hydroxy methyl glycinate
  • benzyl hemiforma
其中,使用頻率第二高的防腐劑 Imidazolidinyl urea,使用頻率僅次於苯甲酸酯類(Parabens),也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Fairley, 2001) 。甚至有不肖廠商,或者是因為專業程度不夠,或者為了行銷考量,把Diazolidinyl Urea與Imidazolidinyl Urea,簡單翻譯為尿素醛,並有意無意地將這些會釋放甲醛的防腐劑,當做所謂「尿素衍生物」,並說明其具有消炎保濕功效,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References:
  1. Fairley, Josephine, (2001). Organic Beauty, DK Publishing, London.

害到一堆「矽」同類的siloxane(環矽氧烷)

說到這個成分,很多廠商直接簡化成Silicone(矽油),個人覺得並不適當。主要有擔憂的是「環」矽氧烷類,根本與矽,差的有點遠。
注意成分以"-siloxane" (例如 Cyclomethicone(環甲基矽氧烷)/cyclotetrasiloxane(環四聚矽氧烷))或 "-methicone"結尾的成分,這些「矽」相關成分的衍生物,可以密封(sealant)與潤滑(lubricant),在化妝品中,多作為「透氣油」使用,來 soften(柔嫩), smooth(順滑)與moisten(保濕)肌膚。
加拿大當局評估 cyclotetrasiloxane (環四聚矽氧烷,簡稱D4) and cylcopentasiloxane (環五聚矽氧烷,簡稱D5)毒性物質、能長期留存,解針對水生對誤的觀察,具有生物累積性(bioaccumulate) ,是一種紊亂機能的環境荷爾蒙, 結構類似的cyclohexasiloxane (環六聚矽氧烷,簡稱D6),也有類似毒性與生物累積性。
實驗室觀察顯示D4/D5對于人體可能有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ant),高劑量暴露在D5下,會導致子宮內膜癌(uterine tumours),也會傷害免疫與生殖系統,並干擾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
化妝品使用的Cyclomethicone(環甲基矽氧烷) 就是D4、D5與D6的混合物。
有關矽靈(曾經有藥師跟我說,這是不專業地講法,要說二甲基矽氧烷),其實某個程度是「礦物油」的良好替代物,可以給予肌膚在不使用礦物油的過渡期中,給予肌膚良好的照護。我認為還是特定情形下,可以接受的產品

圖片以及參考資料來源(References):

什麼是化妝品可能的有害物質?

化妝品本來就是修飾膚容的產品,不應該有害於肌膚,才是王道。
工業革命以來,從石化物質提煉相當多的原料,來充作廉價的化妝品成分,逐步形成現今在討論的問題--「化妝品到底會不會傷害肌膚?」,如果會,哪些是可能危害肌膚的物質。
大體來說,判斷對肌膚是不是有害,首先的關鍵是「肌膚的耐受性」。
所謂耐受性,簡單說就是肌膚接受的程度,如果肌膚無法接受,長期處於「微發炎」的狀態,就很容易造成肌膚老化、過敏以及易受激等皮膚問題,甚至會造成慢性化妝品接觸性皮膚炎,導致局部色素沉著,化學香料、化學色素、化學防腐劑、化學防曬劑就是常見的可疑成份。

醫學上,則另外擔心「累積性」的問題,是不是這樣的成分,皮膚無法自動代謝排除,會在肌膚或體內累積下來,經年累月,如果到達一定的「量」,就可能造成皮膚突然老化或出現肌膚異常的現象,更可疑的是,這些具有累積性的成分,常常被研究發現與癌症有高度相關,例如苯甲酸甲酯(Methyl Paraben)就是常被討論的成分,如果你在網路搜尋時打上「Toxic chemicals, cosmetics」您就可以獲得很多相關的資訊,包括很吸睛的Toxin 12,或是Dirty Dozen這類Title文章。

圖片以及參考資料來源(References):
  1. 關於化妝品中禁用原料帶入問題的認識(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 2009-03-17)http://caffci.org/xhdt.php?action=detail&id=536
  2. 'Dirty Dozen' cosmetic chemicals to avoid(“十二種有害成份). http://www.davidsuzuki.org/issues/health/science/toxics/dirty-dozen-cosmetic-chemicals/
  3. Cosmetics & Toiletries(化妝品與盥洗用品雜誌)2010年10月中的文章:The Impact of Junk Science on R&D: A Review of the 'Dirty Dozen'(偽科學對研發的影響:“十二種有害成份”綜述)http://www.cosmeticsandtoiletries.com/regulatory/region/northamerica/104017609.html?page=1
  4. 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有關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指稱美國嬌生嬰兒洗髮精疑含致癌成分乙事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82357

BHT/BHA

BHA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丁基化羥基茴香)  與 BHT(butylated hydroxytoluene,丁基化羥基甲苯) 是相似的抗氧化劑(antioxidant),常用在唇膏或保溼產品中對抗油脂氧化(當作防腐劑),也添加在食品裡(例如,泡麵)當作保存劑。

BHA/BHT均易引起皮膚過敏。
  • BHA:被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歸類為「可能致癌物質」、被歐盟列為第一級環境荷爾蒙,並禁用于香水類商品中。加州政府則要求產品含有BHA者需要另外標注,並提醒可能致癌。
  • BHT:根據聯合國環境小組(UNEP)評估,BHT可能對人體是安全的(相較之下,比BHA安全),但是對水生動物有毒性,且具有中高度生物累積性。在動物實驗中發現BHT對肝、甲狀腺、腎功能有損傷,並對肺與血液凝結有影響,在特定情形下會促進癌症的發展,有類雌激素效果,會抑制雄性素。


圖片以及參考資料來源(References):

最會騙人的甲醛釋放型防腐劑~Sodium hydroxymethylglycinate(羥甲基甘氨酸鈉)

發現一些宣稱天然品的廠商,在一遍「No Parabens」的風潮下,突然都把Parabens防腐劑拿掉,換上Sodium Hydroxymethylglycinate (羥甲基甘氨酸鈉, SHMG) 並宣稱是天然的甘氨酸(Glycine)衍生物,可以抗細菌、黴菌。
看到抗黴菌,不禁讓我聯想到「Formaldehyde(甲醛)」,所以翻查了一下這個號稱來自Glycine(甘氨酸)衍生物的防腐劑,究竟是不是「Formaldehyde-releasing Preservatives (甲醛釋放型防腐劑)」。殘念的是,我的疑慮是對的,所以難怪有些人皮膚會有叮刺與燒熱的感受,還是自己多注意一下。
最後想說,把比較容易被認出的Parabens換成甲醛釋放型的防腐劑,是有道德疑慮的,因為目前累積資訊來看,parabens相對安全。
因此,不要買那些廠商的商品啦!你不買,它就不會做了!

圖片以及參考資料來源(References):

最常見的強力清潔成分SLS(Sodium Lauryl Sulfate)

做為最常用的界面活性劑, SLS(Sodium Lauryl Sulfate,硫酸月桂酸鈉)/SLES(Sodium laureth sulfate),有良好的起泡及去油作用,清潔力極佳,所以是最方便也最便宜的制皂泡沫成分,也是強調去污力的清潔用品的要角,多見於洗浴類清潔商品,甚至是充滿油泥髒污的汽車引擎清潔劑。
SLS對眼睛于皮膚有刺激性,容易刺激皮膚,導致敏感性肌膚(如化學敏感、溼疹、粉刺、皮膚炎、癬類)者產生不適。
同時去脂力很強,用於直接接觸肌膚性產品時,容易損害皮脂膜,帶走肌膚表層之溼氣,而,而加重SLS的刺激,肌膚長期不當乾損後,不僅會容易粗糙、乾燥甚至造成慢性累積的接觸性皮膚炎。
另一個風險疑慮是不純物。在製程中,SLS可能會殘留致癌物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與可能致癌物-1,4-Dioxane(二噁烷) 。

  • 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具致癌性,對人體之毒性類似氨氣, 若是皮膚、鼻黏膜接觸到「環氧乙烷」,則會產生灼燒感,出現水泡、浮腫,甚至可能出現肝、腎傷害。 
  • 1,4-Dioxane(二噁烷):具致癌性,生產商一般不會蓄意將二噁烷添加在配方中,可能是在生產過程中,某些成分經ethoxylation(乙氧基化)反應而形成二噁烷這種污染物,最終導致成品含有檢測得到的二噁烷,動物實驗證明,若長期接觸1,4-Dioxane就會染上癌症。
在美國不能審核化妝品生產商使用成分的FDA,在整理相關文獻後宣稱:「在化妝品中微量的1,4-dioxane對於消費者是無害的」,同時也掩耳盜鈴地建議廠商在製程中利用真空抽氣排除(vacuum stripping)的方式把這些不純物的濃度降到最低。

要提醒的是,這些不純物,並非化妝品成分,雖然普遍存在,卻不會列明在產品成分表中,所以一般消費者不會知道有這些風險。我整理這些資料,也不是反對SLS,只是要提醒去除不純物的成本很高,所以化妝品原調的等級不同,價格的差異也很大。不能只看成分上都有SLS就當做不好,也不能把專櫃含有SLS洗劑和一般大賣場中不知名廠商的SLS洗劑當作是一樣的........不然,價格很難差那麼多!

石化原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純物


來自「石油化學」製成的化妝品成分(例如SLS),為了增加水溶性或是減少刺激性,會添加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乳癌致癌物)來進行ethoxylation(乙氧基化)反應,而形成1,4-Dioxane(二噁烷)這種污染物,例如SPAN與Tween這兩系界面活性劑,就是乙氧基化的差別而已。也就是說只要進行了添加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的乙氧基化反應,就可能可能會殘留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乳癌致癌物)與可能致癌物-1,4-Dioxane(二噁烷) 。
  • 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具致癌性,對人體之毒性類似氨氣, 若是皮膚、鼻黏膜接觸到「環氧乙烷」,則會產生灼燒感,出現水泡、浮腫,甚至可能出現肝、腎傷害。 
  • 1,4-Dioxane(二噁烷):具致癌性,動物實驗證明,若長期接觸1,4-Dioxane就會染上癌症。在美國不能審核化妝品生產商使用成分的FDA,在整理相關文獻後宣稱:「在化妝品中微量的1,4-dioxane對於消費者是無害的」,同時也掩耳盜鈴地建議廠商在製程中利用真空抽氣排除(vacuum stripping)的方式把這些不純物的濃度降到最低。

保養品內「若」含有來自「石油化學」製成的清潔劑/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s,如SLS/ALS/SLES)/泡沫劑/乳化劑(emulsifiers)、溶劑、防腐劑(例如BHT/Triclosan),可能含有二噁烷(1,4-Dioxane),成分中凡是字首、字詞、或音節裡有含PEG(例如PEG-100 stearate/Paraffin PEG-8)、polyethylene(例如 Dipolyethylene glycol)、「-eth」 (例如Sodium Laureth Sulfate/ceteareth-20)、「-oxynol」等字眼的成分,製程中都有ethoxylation(乙氧基化)反應,受二噁烷污染的機會較大。

提醒您:由於這些不純物,並非化妝品成分,雖然普遍存在於會產生泡沫的產品(如洗髮水、沐浴露)中,但亦不會列明在產品成分表中。因此造成一般消費者會低估她的風險,生產商也會借口製程嚴謹,不會有不純物的疑慮,但是這些致癌物,卻被一再的檢出,真的要有人好好管一管。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怎麼想,都沒有好處的人工色素!


化妝品用的色料,可以概分為四種
色素當然也有天然的,但是多數使用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人工色素和合成香料一樣,多以煤乾餾(有時通稱煤焦油)的副產品如苯、苯胺、萘、蒽等為基礎原料,經蒸餾、硫化、硝化及其他複雜的有機反應(簡稱,合成過程)製成「煤焦油色素」(焦油色素/煤焦色素,coal tar dye),這樣的焦油色素,可能導致皮膚過敏

化妝品用的合成色素,分子量大於800,吸收疑慮比較小。但是,合成色素的不純物,是彩妝化妝品/有色保養品的重要刺激原,也是主要過敏原。

當色素加入卸洗等清潔用品時,由於焦油色素會破壞蛋白質,若有了合成界面活性劑先破壞皮膚的防護壁,焦油色素的殺傷力將可長驅直入基底細胞,連真皮層也不得倖免,這樣的使用有其可怕的破壞性,二者混用更使毒性加倍。

煤焦色素很具爭議
距今二百年前,英國就發生掃煙囪工人,及煤焦油蒸餾工廠的員工,罹患皮膚癌的比例特高,科學家們研究後發現: 提煉自煤焦油的合成色素,具備致癌物~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的化學結構,而工業用色素含有苯、高含量的鈉等重金屬以及令人擔心的不純物,更容易致癌。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已將焦油(Coal Tar)歸類為「已知人類致癌物」。
AZO dye(偶氮染料)有高的致癌疑慮
偶氮類染料(Azo dye):由於這一類色素本身具有-N=N-官能基,這官能基為一化學活性高且不穩定的結構,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能會使其化學結構產生變化而產生自由基,或是斷鍵而生成副產物而造成皮膚的傷害。激發氣喘與濕疹,對阿斯匹靈過敏者也有高風險性。可能引發小兒過動(hyperactivityinchildren),嚴重頭痛,視力模糊,眼睛癢,容易流眼淚,以及流鼻水(Antczak,2001)。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是世界上最大群的致癌物,已確認者至少有三十種以上。
PAHs為兩個(或以上)的苯環所構成的化學結構物,因結構穩定,並不易自然分解,多數為美國環保署優先列管之毒性物質。
由於PAHs 具易氣化的脂溶性,微量即可侵入人體,且在環境中廣泛的散佈,人們可經由不同的管道接觸或吸收到大量PAHs,一般如烤肉、煙燻魚肉及臘肉的食用都會導致PAHs進入人體(常是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
研究結果顯示:PAHs吸收後,經由新陳代謝作用形成的衍生物(結構與DNA的雙重螺旋間的鹽基對類似),可通過細胞到達DNA,與DNA上的鹼基作用,透過多環的「兀電子」運動, 混亂DNA的遺傳情報導致突變,進而引起病變。

圖片以及參考資料來源(References):
  1. 黃色五號(FD&C yellow 5)引用自http://idsgn.org/posts/an-edible-color-palette/
  2. Antczak, Dr. Stephen and Gina, (2001). Cosmetics Unmasked, Harper Collins, London.


Fragrance(香料)的標示有很大問題

合成香料和人工色素一樣,多以煤乾餾的副產品如苯、蒽等為基礎原料(有時通稱煤焦油),經蒸餾、硫化、硝化及其他複雜的有機反應(簡稱,合成過程)製成。

William Henry Perkin (1838-1907)
1868年,化學家帕金(William Henry Perkin ,1838-1907),在英國利用煤焦油(Coal tar)「人工」製造出了人類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香料「香豆素(coumarin,即香豆內脂)」,並將制作的過程稱作Perkin reaction,迄今已有成千上萬的人工合成香料問世。

現代化妝品中添加的香料,是以合成香料居多,約佔95%(人工香料約五千種,常用約二百多種)。

人工香料混雜有易於反應性的化學物質較多,因此受到熱、光、空氣、金屬離子等影響,容易變質,對皮膚產生過敏、炎症部位發生色素沉積等等的皮膚障礙時有所見。 有機會刺激皮膚,是肌膚致敏元凶之一,使敏感人士有紅腫、刺痛、痕癢等症狀,例如:人造麝香(Musk xylene)就有很大的安全疑慮!


以往香精故意「標示不清楚」

很多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香精成分並沒有標注在產品成分表中。例如:人工香料中也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部分人造麝香、磷酸鹽(Phosphate)等。
人造麝香種類不同其危險性也不同,主要是「光過敏」。但是其中的二甲苯麝香(Musk Xylene)被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列為持久性可累積性化學品(PBT),可能干擾內分泌。


現在,故意標示是香精。

歐盟現在對香精的標示,相對寬鬆,許多商業秘密就可以用香精的名稱來保護(只要有香味)
參考案例:幾乎聞不到香味的有機/天然產品,卻標示含香精

香味持久的更麻煩
現在香水常添加了一種讓香味持久的鄰苯二甲酸鹽(DEHP)成分,這種成分是一種PVC塑化劑與過敏有關,而且會影響生殖系統的發育,如果嬰幼兒經常接觸鄰苯二甲酸鹽,可能改變荷爾蒙的濃度,並提高過敏、流鼻水、濕疹的機率。

最後,附上歐盟(2003)規範「須標示」的26種化妝品添加香料。


編號
名稱
編號
名稱
1
Amylcinnamal
14
Farnesol
2
Amylcinnarmylalcohol
15
Geraniol
3
Anisealcohol
16
Hexylcinnamai
4
Benzylalcohol
17
Hydroxycitronellal
5
Benzylbenzoate
18
Hydroxyisohexyl3-Cyclohexenecarboxaldehyde
6
Benzylcinnamate
19
Lsoeugenol
7
Benzylsalicylate
20
Butylphenylmethylproprional
8
Cinnamylalcohol
21
Limonene
9
Cinnamai
22
Linalool
10
Citral
23
Methyl2-octynote
11
Citronellol
24
EvermiaPrunastri
12
Coumarin
25
EvemiaFurfuracea
13
Eugenol
26
Alpha-isomethylionone

圖片與參考資料來源:

  1. Perkin圖片:http://www.jf-doucet.com/approche/Personnes/Savants/Savants/pages/Perkin.htm